招生信息
三海一核
供稿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发布日期:2020-06-10     点击数:49279

“三海一核”(即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特色和优势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强校之基。

50年代末,陈赓院长就提出了“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的办学思想,集中优势、猛攻尖端,成为“哈军工”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哈船院”时期,学校在“为海军建设服务,为造船工业服务”的办学方略指引下,迅速发展壮大,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80至90年代,学校克服困难,稳步提升,在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技术和海洋开发等国家战略性领域做出了独特的重要贡献,以鲜明的“三海”(海运、海防、海洋)特色,进入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世纪末,学校归属发生变化,成为原国防科工委委属大学中唯一拥有核学科的大学。基于对学校历史优势和国家需求的前瞻性思考,新世纪初学校正式确立“三海一核”办学特色,从二次党代会“三海一核”特色办学理念,再到三次党代会上升为全面指导办学实践的核心方略,学校找准了一条体现优势、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

学校坚持把“三海一核”办学方略体现在办学指导思想中,落实到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学科专业建设导向“三海一核”、人才培养面向“三海一核”、科学研究指向“三海一核”、社会服务走向“三海一核”的办学格局。学校党委将2016年确定为“三海一核”办学特色体系化建设年,提出“三海一核”办学特色体系化建设将着力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文化体系和制度体系五个方面形成体系化的举措来发展“三海一核”,使“三海一核”办学特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各项功能。学校“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左右,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船核特色学科群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学校成为我国“三海一核”领域最具品牌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若干学科科技水平的标志、若干重要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头,成为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3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在国防系统单位就业比例始终保持在40%以上,他们陆续成为这些行业的科技精英和管理精英,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3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据统计,在船舶工业系统140多家单位中,技术和管理领军人才约有40%毕业于我校;国防工业“两总”(总指挥、总工程师)人才中我校毕业生占5.6%。我国首个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器,首批3名潜航员中2人为我校校友。在蛟龙号、华龙一号、国产航母研发等国家重大科研技术成果中,我校培养的毕业生做出重要贡献,成为“三海一核”领域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多次受到工信部和教育部表彰,航天科技集团、核工业集团等单位多次授予我校“输送人才突出贡献奖”,中组部、总装备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学校“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和“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