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瑶(左二)在俄罗斯诺维克湾跟随老师进行采冰实验
周瑶,中共党员,船舶学院水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项、校级科研立项项目三项;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一篇,获得省级以上科创奖励五项。在校期间参与《由参事走向公民——以校务参事为载体的高校管理育人研究》等多个“七育人工作创新项目”。获评“全国水利院校十佳未来水利之星”提名奖、“黑龙江省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大学生活是一次五光徘徊,十色陆离的旅程。每个人都在为梦想拼搏,或在科创方面闪耀、或在才艺方面出彩、或在学习方面出色……周瑶目标是全面发展。
勤勉笃行,苦心探索科研实验
周瑶作为一名工科学生,在学习上、科研上处处体现着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缜密的逻辑思维,他认真对待每一门功课,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对专业知识精钻悟透。“参与科创项目是帮助我理解吃透专业知识的最好方法。”周瑶认为学习与动手实践不可分割。
周瑶积极参与各项专业类科创赛事,在大赛中勤勉笃行、苦心探索,斩获多个大奖。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中,为验证波能发电装置的发电效果,他与队友在实验室起早贪黑,在水槽中进行长时间实验,最终他的作品斩获特等奖。
在学习水工测量学专业课后,为检验自己的专业能力,他与同学组队参加黑龙江省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为了得到精准的数据,周瑶和他的团队需要避开主楼人流量高峰期,只得每天凌晨4点—8点,晚上7点—10点进行测量。比赛期间,正值夏季天气炎热,周瑶需要扛着经纬仪、水准仪连续一周在学校和比赛场地之间往返,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周瑶和队友们经常顶着烈日作业,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汗水浸透了衣衫,有时忙起来一口水都喝不上。为了不耽误考试,周瑶白天参赛,夜晚进行复习,他乐观地说:“白天测绘,夜晚整理复习,一日也就变成两日了”。正是这种坚持与勤奋使得他在角逐中取得黑龙江省第一名的优秀成绩。取得好的成绩固然开心,而最让他开心的是每次赛后的收获,将课本上的文字与符号转化为真正的作品,成就感十足。
学有余力,热心服务校内师生
周瑶善于规划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与工作的时间,他积极加入学生组织,服务同学、反哺学校。
2018年6月,周瑶被校长聘任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校务参事”,“你们就是校园内不求名利的幕后智囊团。”就职那天,校长的一席话成为周瑶的工作目标。他围绕学校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同学对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共计收集2万余人次反馈,合计提出403条意见。针对集中的问题,形成调研报告11份、建议5份,共计5万余字,校园内多项“学生关注、看似微小、影响面大”的难题逐步得到解决。
“学生校务参事”是连接校长与学生的纽带,周瑶很珍惜这个锻炼的平台。一次偶然的机会,校长邀请几名校务参事跟随其调研学校工作,这一次,他到过许多从未去过的地方,看见许多从未了解的工作,听见许多从未耳闻的消息,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校园。从那时起,周瑶便下定决心:做个尽职尽责的校务参事,不辜负校长和同学们的信任。在那次的调研报告中,周瑶整理提出的很多建议均被学校有关部门采纳,对主楼附近和21b楼前坑洼不平的地面进行了修整,在图书馆侧面一块裸露的区域修建了小路等。
“学校是一棵硕大的果树,我们因其果实成长,自然也就应当尽心地浇灌它,这样一届一届传承下来,学校就会愈发枝繁叶茂,直至干霄凌云。”周瑶说。
求真务实,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自大一开始,周瑶坚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曾参与哈尔滨国际马拉松比赛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参加“班助一”活动为务工学生子女义务教学等,几年来累积公益学时达500余小时。
在2019年中央国家机关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中,周瑶与来自湖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余所高校的学生代表,深入到洛阳的贫困村中进行产业脱贫宣传。通过深入调研,以青年的视角,借助微博、抖音等平台以直播的形式为贫困村做宣传,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春节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周瑶主动要求加入到学院疫情防控的队伍中来,配合老师开展了别样的线上抗“疫”工作。同学们遍布祖国天南海北,为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他协助学院按层级整理所有学生微信群,仅用半天时间就将2090名学生信息核对完毕,将其按照学生类别组成疫情防控群11个,用于每日打卡、防控知识宣传等。
疫情期间,周瑶发现一些同学笔记本、专业书等学习资料落于学校,影响其居家学习效果,周瑶以学校校务参事的优势在全校本硕博群体中积极展开调研,汇总同学需求,以建议形式提交给校领导,有关部门迅速推进相关工作,保障同学们居家学习不掉线。
他是思想引领的红旗手,服务师生的先锋军,全面发展的排头兵,学院防疫的主力军……大学四年,周瑶在不同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让青春之光更加绚烂。